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,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建筑行业管理发展的重点,同时也是社会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。工程建设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安全完工和良好质量的关键,当前的工程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,限额以下工程安全保障有待加强。
1) 限额以下工程信息填报繁琐
针对限额以下工程信息需要手动填报限额以下工程的基本信息、安全检查信息、完工信息,过程繁琐耗时。
2) 施工检查工作流程不透明
主管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地统计限额以下工程的检查次数,同时查询工程信息不便,影响监管工作的实施效果。
3) 信息管理不便
无法方便地管理限额以下工程的信息,难以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查询。
4) 主管部门检查工作效率低下
行业主管部门对限额以下工程的检查工作依赖传统的抽查方式,效率低下,无法实现全面监管。
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系统通过“京通”、“京办”平台的链接,实现企业信息填报、街道办事处全过程管理,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,提升了工作时效性,并将绩效评价成果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,同时将工程信息共享至市大数据平台,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更新。
1) 搭建移动应用平台,为管理提质增效
搭建移动端App,满足企事业单位(个人)、街道、区级、市级业务人员等移动办公需求,通过京通、京办登录移动端应用,实现限额以下工程登记、信息上报、工程确认、安全检查、完工登记、工程抽查、综合查询、统计分析的安全生产主体管理的全过程管理。
2) 工程信息共享赋码、加强社会监督
为限额以下工程生成二维码,方便检查管理人员进行扫码检查。为街道用户提供公示牌数据导出,方便提供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制作公示牌;同时通过建委官网设置专栏或安居北京查询公示,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。
3) 聚合限额以下工程核心库,实现数据互联互通
聚合限额以下工程信息,丰富工程管理脉络,加强专题监管,汇聚限额以下工程信息,将限额以下工程多级管理工程数据进行动态共享与应用,完成交钥匙工作;
4) 提供企业应用模块,落实主体责任
开辟企业端应用渠道,将建设单位、施工单位等用户纳入到管理体系当中,建设单位(个人)可以在移动端进行限额以下工程的工程登记、完工登记、信息查询等功能,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,使管理要求触达末端。
5) 搭建数据模型,赋能行业管理部门
根据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领域需求构建数据模型,为行业主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。
6)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,实现履职监督评价
实现限额以下工程安全生产月度评价、年度考核指标,督促区人民政府、各行业主管部门履行限额以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职责。